许昌未来几天都是高温天 准备好“热热热”了吗

2017-07-12 19:19:58   来源:许昌晨报  

本报讯 (记者 王婵) 昨天一大早,太阳就上岗了,一个上午,气温都在“噌噌”地往上升。到了中午,已经热得让人一秒钟也不想待在室外。然而,这样的日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一直陪伴着我们,因为今天我们正式进入伏天。

入伏了,你准备好了吗?

高温天气来袭,今天最高气温达35℃

7月9日,北方高温范围达215万平方公里,涵盖了北方10个省(区、市),新疆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四地的 11县市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,新疆吐鲁番最高气温达47.8℃,与当地历史最高气温持平。

中央气象台预计,未来10天,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迎来今年范围最广、强度最大的高温天气。北方高温范围持续扩大,南方高温范围将由江南东部逐渐向江南和华南地区发展。8月13日至8月17日为高温天气最强时段,预计8月13日全国高温面积可达364万平方公里,将覆盖21个省(区、市)。其间,新疆北部、内蒙古中西部、西北地区东部、华北、黄淮北部等地将持续出现35℃到38℃的高温天气,局部可达40℃,高温持续日数为5到8天。

就我市而言,昨天14时我市最高气温达35℃。今天,晴天间多云,局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,偏南风3级左右。不过,气温依旧很高:24℃到35℃。明天,多云,24℃到35℃。后天,晴天间多云,25℃到36℃。从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,今天或许有雨,但气温居高不下,而且未来几天都是高温天气。

对于热得让人郁闷的伏天,古人也不吐不快了,诗云:“郁郁复郁郁,伏热何时毕。”现今有空调,可以随时告别闷热,可记者想说的是,入伏后不要总躲在空调房里,最好每天清晨或上午在室外阴凉处做些运动,要有至少30分钟的出汗时间。散步、慢跑、快步走、跳舞都很好,因为该出汗时还是要出汗的。

另外,小伙伴们,面对高温天气,衣服可以晒了,防晒霜可以涂了,凉席和遮阳伞可以拿出来了。

今天起,我们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日子

今天,我们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。尽管近几天,我们都在经历着高温,但你还是要有思想准备,接下来,会有一连串的高温天在等你。

三伏天的伏有两层意思。第一层是指天气,此时阴气被阳气所迫,藏伏于地下;第二层是指养生,古人认为这段最热的日子宜静不宜动,要“伏”着。

三伏天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。气象统计数字表明,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。

三伏天出现在每年的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,有些年份30天,有些年份40天,今年就有40天。

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(庚是 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)为初伏的头一天,第4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。有的年份,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,那么中伏为10天;要是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,中伏就是20天。

按照这样的算法,今年的三伏从今天开始,7月12日到7月21日为初伏;中伏有20天,7月22日到8月10日;8月11日到8月20日为末伏。

伏是从哪里来的?春秋时期已有三伏的说法

现在说到三伏天的热,不少人都会引用夏侯湛的《大暑赋》。

夏侯湛是曹操身边“八虎骑”之一夏侯渊的后人。《大暑赋》里说:三伏相仍,徂暑彤彤,上无纤云,下无微风。扶桑赩其增焚,天气晔其南升。尔乃土坟地坼,谷枯川竭。寒泉潜沸,冰井腾沫。洪液蒸于单簟兮,珠汗沾乎絺葛。温风翕其至兮,若洒汤于玉质。沃新水以达夕,振轻箑以终日。

大概的意思是,到了三伏天,天上见不到云朵,地上无风,土地崩裂,山谷中流水枯竭。汗水浸湿衣裳,人在席子上就像汗蒸,即使偶尔有风吹来,也像热水洒在身上一样。每天只能不断用水冲身,摇扇度日。

尽管现代人有了空调、电扇等先进的纳凉手段,但三伏天的热,真是从古到今都没有变过。据说春秋时期就有三伏的说法了。

今天入伏,中午别忘记吃饺子

北方有句俗语叫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,讲的就是在三伏天这段时间人们应该吃什么。

为何伏日里宜吃饺子呢?

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因为每逢伏天,人的胃口就不好,吃不下去东西,俗称苦夏,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

另外,头伏吃饺子寓意“元宝藏福”。汉代东方朔在给《郊祀记》注释时说:“伏者,谓阴气将起,迫于残阳而未得开,故为臧伏,因名伏日也。”也就是说,过了夏至,天气一天比一天短,阴气放射。因为太阳的余威还没有消散,压制着阴气,所以天气还很炎热。“夏日三庚数头伏”。庚属金,庚日避伏,饺子形似元宝,元宝属金,金宝长伏,“伏”与“福”谐音,因此,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“元宝藏福”。许昌人一年四季都爱吃饺子,饺子的吃法及用馅儿也多种多样,有水煮饺子、油煎饺子、锅贴饺子等。

伏日吃面的习俗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。《魏氏春秋》上说,何晏在“伏日食汤饼,取巾拭汗,面色皎然”,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,而是自然白。这里的“汤饼”就是热汤面。

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汤面?南朝梁宗懔在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说:“六月伏日食汤饼,名为辟恶。”5月是恶月,6月沾有恶月的边儿,故也应“辟恶”。这是迷信的说法。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,吃后出一身汗。新粮营养丰富,发汗可以驱病,6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。

伏天除了喝热汤面,还可以吃过水面。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一下,拌入蒜泥,浇上卤子,不仅激发食欲,而且“败心火”。

伏里还可以吃炒面。所谓炒面,是用锅将面粉炒熟,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。这种吃法汉代已有,唐宋时更为普遍。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,然后再磨面食之。唐代医学家苏恭说,炒面可“解烦热,止泄,实大肠”。

而在三伏天,吃个烙饼,喝碗绿豆汤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原标题:今日入伏 准备好“热热热”了吗?

编辑:吕梦柯

(责编:News011)
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仅代表源网站或原作者个人观点,如有异议请致邮 1836512345#QQ.com。

相关新闻